【太平洋科技网专稿】当AI学会“看懂”舞蹈,会发生什么?首都师范大学的一群年轻人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

近日,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专业罗思嘉带领团队研发的“舞动未来——舞蹈数据驱动的美育与疗愈创新方案”正式亮相。这个号称国内首个以“舞蹈数据”为核心资产的AI平台,试图用科技重新定义舞蹈的价值。

AI破解舞蹈教育百年难题

“舞蹈教学最大的痛点在于难以量化。”项目负责人罗思嘉向太平洋科技网透露,“传统舞蹈教学依赖老师的主观判断,而我们的系统可以通过AI动作捕捉技术,精确到毫米级的偏差识别,让每个动作都有据可循。”

据了解,该系统搭载了自研的AI动作捕捉算法,基于OpenPose等开源平台进行了深度优化,能够实时捕捉用户的53个骨骼关节点,并与内置的10万组标准化舞蹈动作数据进行比对,在0.3秒内生成包含16维生物力学参数的分析报告。

从教室到诊所的跨界创新

令人惊喜的是,团队并未止步于教育领域。他们将这套系统延伸到了健康疗愈场景,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舞蹈疗愈方案。

“我们创新地将舞蹈动作数据与生理指标相结合。”技术负责人介绍,“系统通过便携式检测设备监测用户的心率变异性等数据,自动匹配数据库中的疗愈动作序列。比如针对焦虑人群,系统会推送低节奏、大肢体的民族舞片段,有效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产品矩阵覆盖多场景需求

目前,项目已构建起完善的产品生态:

三维舞蹈数据库系统,涵盖民族舞、古典舞等多元舞种

  • 支持Web/APP/小程序的多端平台

  • 全息舞韵疗愈智能互动终端

  • 便携式生理数据检测手环

  • 个性化数据服务方案

市场表现亮眼,资本密切关注

据悉,该项目已在多个场景完成试点。在北京某实验小学的实践中,学生舞蹈动作规范度提升35%,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在康养领域,与多家机构合作推出的舞蹈疗愈课程,用户满意度超90%。

出色的市场表现也吸引了资本的目光。据太平洋科技网了解,目前已有数家知名投资机构与团队展开深入洽谈,首轮融资预计规模达数百万元。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典范

业内专家认为,该项目成功展示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无限可能。“这不仅是一个技术产品,更是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典范。”一位投资人在体验产品后表示,“它让古老的舞蹈艺术在数字时代焕发了新生。”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舞蹈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正在科技加持下,迸发出新的活力。罗思嘉团队的故事证明,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点上,永远存在着令人惊喜的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