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正在迎来一轮深刻变革,进入全面电气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阶段。汽车人才的发展尚未跟上产业变革的速度,传统的人才储备不能完全适应当下汽车产业转变,汽车人才结构亟待转型。

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对汽车人才提出了全方位的“升级”要求。为此,处于人才供给的院校正在提速增量人才培养改革,积极推动增量人才适应转型;而处于人才需求方的企业也正在深化存量人才培养探索,助力人才转型,应对人才短缺现状。

对于已经在传统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汽车人而言,他们自身该怎么办呢?由此引发了脉脉上关于汽车人转型话题的讨论。

对于汽车人才个体而言,新汽车时代的到来给汽车人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产业转型升级下,汽车研发人才的转型势在必行,然而,转型的力度与深度却是因人而异的,究其根本,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和汽车人个体的意愿密切相关。

从人才质量角度看,以前汽车制造业的研发人才偏机械类、工程类,现在所需的研发人才更偏系统类、软件类,尤其是那些具备跨学科的专业背景、跨产业链、跨岗位的工作经验及兼备软硬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热爱汽车硬件、在汽车硬件岗位上深耕多年并且愿意继续深耕的硬件人才而言,与其说转型,不如说是知识更新。他们需要的是紧跟汽车“新四化”浪潮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扩充自身的知识面,利用新知识武装头脑,继续在本职岗位深耕。

转型压力更多来自于那些从事传统汽车岗位、有意愿从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汽车人才,但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岗位研发人才的转型难度是不同的。除了专业知识提升,研发人才想要成功转型还需要有一定的实战经验积累。

当前,大部分传统汽车人才的转型是跟随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通过企业内部有组织的培训、转岗 “自然过渡”完成的。但据调研了解,并非所有有转型意愿的传统汽车人才都能在企业内部实现转岗。

因此,一些有强烈转型意愿、但又无法通过内部转岗成功“上岸”的传统人才,选择了更加“曲折”的方式“脱硬向软”。通过诸如加班学习兼职、脱产培训、学历再造、赛事选拔等“自驱性”努力负重前行,离职再上岗。其中也不乏最终成功转型的案例,有的人甚至从发动机这样的“最硬”岗位直接跨界到“最软”的算法岗位。

上图中脉友的困惑也是很多同行的困惑,选择继续专业深耕,还是勇敢跨界探索,是摆在传统研发人才眼前一道必答题。传统研发人才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岗位要求和自身的转型意愿,做好转型评估,明确目标,分类应对。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唯一不变就是变化。汽车行业这场百年一遇的变革,除了给传统汽车人带来焦虑外,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汽车行业正在成为全社会资本、智力及前沿技术的汇聚地,大量的跨界者进入,伴随着大量的新岗位被创造,造成了大量的人才缺口急需被填补。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每一位身处大变革时代的汽车人,都应该迎接这个挑战,抓住这个机遇,下定决心,找准方向,加强个人学习,加快知识更新,努力蜕变为适应产业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的新汽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