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日前,中国太平金融科技生态联盟举办“携手共建科技乡村,为乡村振兴蓄势添能”主题论坛。北京佳格天地受邀与来自毕马威、百度、太平金服的嘉宾一同分享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就大数据如何应用于农村信贷、助力银行化解额度审批及风险把控等业务痛点进行了方案介绍。

1、农村信贷的业务痛点

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农业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及银行等各方主体的积极参与下,近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但与此同时,农业农村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依然存在,金融服务便利度、获得感仍然不高,金融支农产品、服务与机制还有待创新。

具体来看。就银行而言,其业务发展痛点可以总结概括为调查走访成本高、风险暴露成本高、贷后监控成本高。

首先是农村客户分散、单户业务金额小的特点使得银行需要投入较多的业务员进行调查走访,由此产生相对更高的投入成本;其次,农业的生产过程往往长达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导致风险暴露的周期也随之拉长、风险暴露成本更高;再者,由于土地分散,且农业生产暴露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自然环境中,银行在发放贷款后面临着难以及时有效进行风险监控的难题,大量的时间、人力投入拉高了整体贷后监控的成本。

而对于农户来说,作为贷款申请方,同样也面临着贷款渠道获取难、贷款门槛准入难、贷款个性服务难等问题。

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在需要获取贷款时去哪里贷、怎么贷、贷多少都是摆在农户面前的问题;办理贷款手续时,需要提供的各类资料、漫长的审批流程以及往来繁复的手续办理也在农户面前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门槛;此外,当前农村信贷产品还较为单一,尚不能与多样的农业产业良好匹配,满足不同类型的农户贷款需求,在个性化服务方面还有所欠缺。

2、以数据为支撑的农村信贷解决方案

基于银行的业务发展痛点与农户的相关服务需求,佳格天地以数据为切入点,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打造了面向农村信贷的“耘信”农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贷前明晰地块种植生产情况、贷后进行全周期持续性风险监测。

农业农村大数据是解决农户缺合格抵质押物、缺便捷信贷通道,金融机构缺信用信息、缺评价体系的有力工具。在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数据的基础上,佳格天地打通农业保险、农业产业等相关数据,继而依托多源数据构建数据分析模型与风险控制模型,最终应用于建立种植画像、把控信贷风险、节约人工投入等方面,驱动信贷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贷款业务发生前,“耘信”农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可获取农户种植面积、种植作物、历史种植情况、历史灾害发生情况等信息,结合农资采买数据、来自政府端的农业补贴等数据,以及资产信息数据等,形成精准的农户画像。一方面帮助银行找到目标客户群体,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解决农户缺乏合格抵质押物、银行缺失相关信用信息的问题,促进信贷业务开展。

额度审批环节,平台将人、地、物等相关信息进行串联,提供贷款申请与额度测算支持。农户通过手机端小工具即可在线圈画申请贷款地块,银行端则能够得到该地块相关的历史种植信息,以及该农户的有关信息,进而通过信贷模型获取贷款额度建议,解决额度怎么批的问题。

贷款发放后,“耘信”农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8天为周期,对目标地块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包括作物长势情况、气象变化及潜在气象风险、病害发生风险及未来产量测算等。既做到助力银行持续性地监测评估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也能够作为一项增值服务提供给农户,提升服务体验。

当前,“耘信”农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为多家银行客户提供服务。平台的应用推动传统模式下的人工尽调方式转变为卫星巡田+大数据分析,极大程度降低了银行的资源消耗;贷款审批时长由此前的1~3天缩短至3分钟秒贷;监测范围由小范围局部覆盖扩大至农作物全范围、全生长周期持续性监测。此外,平台在运行中积累的各类数据也能够沉淀为银行的数据资产,在贷款产品创新、服务优化中发挥作用。